作者:技术服务倪良福
猪场满负荷生产是指通过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以最高效率进行生产,确保所有资源达到或接近设计最大产能,通常是指“满配、满产、满栏”。它是现代猪场生产的重要核心经营目标,其意义远超生产管理方面。满负荷生产意味着猪场的每一个栏位、每一天的生产潜能都被高效激活,生产成本被摊薄,产出最大化。满负荷生产的基石是环环相扣的“满配、满产、满栏”。在这条精密运转的生产链条上,充足且优质的后备猪是确保猪场满产的“有备无患”。
一. 后备猪是猪场满负荷生产的“战略储备”,也是实现“满配满产满栏”的坚实根基。如果把满负荷生产比作一场持续的战斗,后备猪就是时刻待命的精锐预备队,其重要的意义不言而喻。
1.补充更新淘汰,保障“满配”根基:
生产母猪群每年因性能下降、疾病、死亡、主动淘汰等原因,年更新率一般在35%-45%。充足的后备母猪是填补这缺口的来源。没有稳定、合格的后备补充,母猪群每周配种目标无法达成,后续生产环节也将“断粮”。
案例: 某场因后备供应不足,连续数批配种数仅达目标的70%,直接导致3个月后产房空置率飙升30%,猪舍被迫“等米下锅”,成本直线上升。
2.优化胎龄结构,支撑“满产”目标:
高产母猪(2-5胎)是猪场分娩成绩的“顶梁柱”。老龄母猪(6胎以上)产仔数下降、死淘风险升高。“有备”促“优化”: 科学的后备补充计划是主动淘汰低效老龄母猪、维持黄金胎次比例的杠杆。充足后备保障下,我们才有底气淘汰该淘汰的,让高产母猪占比最大化,确保“满产”(高产仔数、高活仔率)成为常态。
效益体现:某场通过强化后备管理,将高产胎次比例从55%提升至68%,全场PSY提升2.1头,产房产出显著增加。
3.应对突发风险,守护“满栏”链条:
当生产群意外减员时,合格后备能迅速顶上,避免配种计划崩溃,守护下游保育、育肥舍“满栏”状态,让整条生产线不停摆。
现实意义:在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的今天,分点式生产、后备场独立隔离驯化模式更凸显了“有备无患”的战略价值。
二. 后备猪是猪场持续稳定生产的“新鲜血液”和未来希望,科学地补充、选育和管理后备猪至关重要。
1.精准计算,动态储备:
计算公式:年度后备猪需求量=(基础母猪存栏*年更新率)/后备利用率;
关键参数:结合本场实际数据(真实淘汰率、后备利用率、更新目标)和未来生产计划(扩产/减产),分解到周/批:匹配批次化生产节律,确保每周/批有足量适龄后备“出栏”待命。
2.严把“入口关”与“培育关”:
引种质量:从健康度高、遗传进展显著的种猪场引种,是“好苗子”的基础。价格不是唯一标准,终身繁殖性能和健康度才是关键。
隔离驯化:严格执行 10-12周隔离适应期,完成检疫、本场病原驯化(如粪便返饲)、免疫程序同步。这是防止引入新病、提高后备成活率和利用率的重中之重。
精准培育:专用后备料,满足骨骼、生殖系统发育,目标P2背膘(13-16mm)是关键。充足光照(≥16小时,200 lux)+规律公猪接触(每天2次,鼻对鼻)。记录初情日龄(目标170-210天)、发情率(210天前≥90%)。
3.“适时出战”,精准配种:
适配标准:第2或第3情期,体重135-150kg+,背膘达标,日龄210-230天。达标后方可入群配种。
“满配”无忧:每周配种目标稳如磐石,配种舍高效运转。
“满产”可期:高产胎次占比提升+优良遗传潜力释放=产房高产稳产。
“满栏”顺畅:精准的配种分娩计划,保障栏位按计划填满,无闲置浪费。
4. 经济效益,成本优势:
减少空置损失:避免后备断档导致的配种舍、产房乃至育肥舍空栏。降低NPD(非生产天数):后备及时补充,缩短母猪断奶至再配种间隔。提升生产效率:高利用率、高分娩率的后备,摊薄其培育成本,提升终身贡献价值。
实现“三满”的关键经营举措
环节 | 挑战 | 经营对策 |
满配 | 后备猪不足、发情不同步 | 引进足够的优质后备猪,精准淘汰低效母猪;建立后备猪培育SOP。 |
满产 | 流产、死胎、哺乳期损失 | 优化妊娠期营养;强化分娩监护;提升生物安全投入;精准温控。 |
满栏 | 死淘率高 | 动态计算栏位需求;优化各阶段成活率;严禁混批; |
满负荷生产是一场需要精密筹划和坚实保障的持久战。充足、优质的后备母猪是猪场最可靠、最主动的“战略储备”,是应对更新淘汰、优化种群结构、确保配种计划刚性的终极武器。真正做到“有备”,方能真正实现“无患”——无断配之患、无空栏之患、无产能浪费之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