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才能养出一头真正的好猪? | 傅老师谈育种

我常常会问养猪人和屠宰商,什么样的猪是最好的猪?对种猪场的人,我还会问:怎样才能选出最好的猪?


从育种的角度来看,第一个问题是选育方向的问题,第二个问题是选育技术的问题,今天想谈谈第一个问题。


对什么是好猪的问题,我们会得到许多不同的回答,养母猪的希望产仔数高、初生重大;养肥猪的希望生长快、料肉比低;屠宰商则希望屠宰率高、瘦肉率高。我没问过消费者对好猪的看法,但对什么是好猪肉,消费者一定会要求安全好吃。另外,适应性好、抗病力强是大多数养猪人共同的要求。


我们怎样来确定育种目标,以满足众多的要求及获得最大的效益?我个人认为,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:


1、分品种或品系确定选育目标。


不同的品种或品系在商品猪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,如长白和大白通常作为母系品种用于生产F1代母猪(父母代母猪),其繁殖性能一定是选择的重点,另一方面母猪对商品猪会有一半的贡献,所以也要兼顾母系品种的生长速度、料肉比等性状的选择。杜洛克、皮特兰等父系品种则以生长速度、饲料报酬、瘦肉率等为主要选择目标。


2、价值导向的原则。


育种的目的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性能,让猪肉产业链上的每个成员获得更大的效益。我们要特别强调产业链上的每个成员都获益,也就是说我们的遗传改良不但要让养猪人高兴(生长、繁殖性状的改进)、也要让屠宰商满意(胴体性状的改进)、还要让消费者喜欢(肉质的改进)。


由于各性状之间没有可比性,我们要通过经济加权的方式,让其在价值上可比。不同品种之间的对比要比价值,比生产成本的高低(通过饲养天数、料肉比等计算)及产品价值的高低(屠宰率、瘦肉率、胴体等级等决定)。计算遗传进展时也要计算价值的提高,即把所有性状的提高或下降换算成钱计算进展。


举例来说,商品猪从20公斤养至120公斤出栏,如果料肉比改进0.02,意味着全程节省饲料为:(120-20)x 0.02=2公斤,节省钱为:2 x 3.2=6.4元。


同样,其它性状的改进,如生长速度的提高(饲养天数减少)、瘦肉率的提高(瘦肉产量的增加)等也都可以计算出价钱。这样,在育种方向的确定上,也就是在性状的确定以及各性状加权系数的确定上,以价值为导向。


选种时,比的不是单个性状,而是总的价值,通过价值育种,让养猪人更赚钱,让一头猪在猪肉链上的总价值更高。


3、市场导向的原则。


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,有的市场追求瘦肉率,有的市场希望买大猪(含一定的脂肪,增加风味),有的市场愿意为好肉质付高价。种猪公司应该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,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确定育种目标及选育方向。


大型育种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,设定不同的选育目标,培育不同的品种或品系,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。大公司有时也会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,设定客户化的育种目标,为特定客户培育特定品种。另外,育种是个长期的过程,见效很慢,育种的产品(种猪)不可能很快地随市场变化而变化,所以大公司还应该预测潜在的市场需求,提前开展相应的育种工作。


市场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,以前脂肪型的猪也很受欢迎,后来市场只追求瘦肉型猪,瘦肉率成为重要的选择性状,瘦肉率是个相对的性状,体重越轻,瘦肉率越高,瘦肉率本身并没有价值,所以现在我们更关注瘦肉量。一直以来我们都很重视生长速度,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适应性(抗病性)、关注肉质、以及关注饲料利用率。饲料占养猪成本的约70%,饲料利用率应该优先地列入我们的育种目标,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种猪场并没有开展料肉比的测定。


育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进展,所以育种人要有足够的耐心。基因的分离和合子的形成是一个随机的过程,个体的遗传改变很难预测,但从群体的水平来看,只要认真做育种,就会一代比一代好。另一方面,这种随机性也会碰巧地组合产生特别优秀的个体,只有长期坚持做育种的人才有机会遇到这种特别优秀的个体。育种群越大,测定数量越多,选到优秀个体的概率就越大,遗传改良的速度也就越快。



作者简介


傅衍:浙江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史记生物首席科学家

傅衍曾在德国学习和工作十年,获柏林工大博士学位及洪堡大学Albrecht- Daniel- Thaer奖。1996-2000年任中加瘦肉型猪项目顾问;1998-2002年曾三次赴美国Iowa州立大学做访问教授;1997-2006年任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专家组成员,发起及参与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的工作;2005-2012年任PIC亚洲技术总监及Genus中国技术与研究总监。主持各类课题20多项,包括国家973子课题、农业部重大专项子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,发表论文120余篇,专著2本。


本文刊登于《农财宝典·畜牧版》2015年1月刊。

上一篇:傅衍:非瘟推动种猪育种模式转变,专业化育种走向成熟|新牧网
下一篇:纠结猪精是外购还是自产,一文讲透